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7年1月25日正式发布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简称:新兴成指,代码:000171),选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00家上市公司,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方式,以反映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走势。
战略新兴成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通过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务院于2016年11月29日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达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
•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2015年底新兴产业占GDP8%,2017年底约10%,2020年占比将达到15%的目标。如果按照这一目标,那么在未来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2%以上,是GDP增速的三倍以上,未来三年必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安排不低于1.5万亿元融资总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指数:新能源汽车指数、锂电池指数、高铁指数和4G指数等均显著跑赢万得全A指数。20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占GDP比重10%左右,要实现2020年占GDP比重15%的目标,未来几年战略新兴产业还将会有持续的增长。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18年5月4日


•新兴成指的成份股样本空间为全市场,覆盖A股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新兴产业企业,从中挑选出100只优质的新兴产业企业,比例依次为:39%、35%和26%,板块分布较为均衡,新兴产业代表性强,聚集了A股市场新兴产业的龙头。
•新兴成指的成份股定期调整,每年2次。指数编制着重考虑企业盈利,在成份股挑选中,盈利能力占到50%的权重。

•截至2018年3月30日,新兴成指总市值为5.19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为2.33万亿元,样本平均总市值为519亿元,而创业板指的平均总市值为225亿元,新兴成指样本的市值规模明显高于创业板指。
•新兴成指样本股权重较为集中,前10大权重股权重合计为44.7%,前20大权重股权重合计为60.4%。
•新兴成指虽然定位于新兴产业股票,但指数也包含了以传统业务为基础,同时在新兴产业板块有业务布局的大盘蓝筹上市公司,指数具有更明显的中大盘特征。

•从代表性基本面因子出发,新兴成指的估值水平符合投资理念,盈利能力突出。截至2018年3月30日,新兴成指、沪深300、中证500的滚动市盈率分别为22.88、13.37、26.10倍,新兴成指估值上较中证500有明显优势。
•从业绩增长角度看,新兴成指样本股的成长特征明显,长期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与基准指数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2014-2017年,新兴成指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3.6%、7.07%、25.46%和29.43%,明显高于沪深300与中证500;新兴成指2016-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44%、21.44%,明显高于沪深3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较为接近。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18年3月30日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18年3月30日

•2018年2月初关于“证监会对四行业独角兽开辟IPO快速通道”的报道引起了市场热议,高端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四大行业成为重点,四大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29家,在全市场占比达到25%,未来成长空间更大。


投资者可选择网上现金认购、网下现金认购和网下股票认购3种方式认购本基金。


•股票认购是在ETF发行期用股票换成ETF的一种特殊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用单个股票作为对价来认购ETF产品,可以分散个股投资风险、改善证券资产的流动性、实现优化资产结构。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境内管理基金规模领先、综合实力雄厚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服务机构客户超过4万户,服务公众持有人超过5400万户。华夏基金秉承“为信任奉献回报”的企业宗旨,注重将投资收益及时转化为红利,为投资人创造了丰厚的回报,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过1380亿元。(数据来源:华夏基金,截至2018年3月30日)

华夏基金在业内最早提出了“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吸收了大批海内外专业人士,选拔了知名高校的优秀人才,构建了精英荟萃的投研平台,投研决策和风控机制成熟,打造了业内规模领先、优秀的投资团队。投研人员约200人,实现了全行业覆盖,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全面负责公司境内外市场被动投资、主动量化产品以及衍生工具的投资研究和管理。现有22人,由具备多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专业投资经理以及多名专职研究人员组成。团队人员结构稳定,投资人员平均从业年限9.5年,平均司龄6年。截至2017年12月31日,管理11只股票型ETF,合计管理规模为649.8亿元,为境内最大的股票型ETF基金管理人,市场份额占有率为30.3%,行业龙头地位显著(数据来源:Wind),连续三年获得“被动投资金牛基金管理公司”(《中国证券报》,2016年3月、2017年3月、2018年3月)。